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
 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教学科研  实验室建设  党建工作  师资队伍  学生工作 
学院概况
 学院简介 
 学院领导 
 院设机构 
学院简介
您的位置: 首页>学院概况>学院简介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简介
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

学科专业简介: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物理系,几经调整后,于2015年12月重新组建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。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,分别为物理学、材料物理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智能测控工程专业,其中物理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。物理学科拥有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,招收凝聚态物理、光学、无线电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,2011年物理学学科成为黑龙江省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,在学科教学(物理) 方向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。

师资队伍与团队: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、学历层次高、务实开拓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员工55人,其中,专任教师40人,包括教授7人,副教授 16 人,讲师18人,高职称教师占57.5%;博士19人、硕士20人(在读博士4人),硕士以上教师占97.5%。省级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名师1人,省级青年教学名师1人,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,东北三省教指委专家3人,省级D类人才1人,省级E类人才7人,双师双能型教师10人。校级教学标兵、教学新秀、三育人标兵多人。获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导学团队1个,组建教学团队6个、科研团队6个,建设成效显著,3个科研团队升级为校级科研团队。

教学科研实验室:拥有新型碳基功能与超硬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、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中俄“功能材料”国际联合实验室、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、RTT校企联合实验室。实验室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290万元,拥有仪器设备总值1235万元,科研用房面积1100平方米,设有材料加工、制备、测试等各类实验设备。2020年6月与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成立“牡丹江师范学院-RT-Thread联合实验室”,进行创新项目开发、课程实践、学科竞赛等。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、iCAN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蓝桥杯、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、“格致杯”“华夏杯”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暨物理教育研究论坛等国家级、省级比赛中喜获佳绩。

教学科研成果:近五年,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,项目经费达500余万元,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,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项,省本科高校“优秀青年教师基础研究支持计划”项目2项,省教育厅业务费项目30余项,省“双一流”学科协同创新成果项目1项,省外国专家项目2项,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,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,横向课题5项,成果转化达160万元。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,其中SCI论文40余篇,一区论文11篇,二区论文17篇,ESI高被引论文3篇,授权发明专利9项。教师在东北赛区讲课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,获省级一、二、三等奖各1项;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省级二等奖1项,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1项。获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、省级课程思政课程1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1个、省级线上教学典型案例1个、省级课程思政案例7个,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、SPOC1 门,校级应用型课程4门。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项、二等奖 5 项。
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注重更新教育教学观念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对学生思想素质、自主学习能力、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,注重立德树人,推进理想信念教育,开展重温入党、入团誓词活动,骨干干部思想与业务培训班、成立好习惯小组,开展创业创新服务月、教具制作大赛等二课堂活动。充分发挥“科创物电党旗红”党建品牌引领作用,对接共建10余家企业、学校、社区,举办科普教育活动、双创活动月、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。在校“五.四”火炬接力赛、田径运动会、篮排球赛、演讲比赛、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文体竞赛中屡创佳绩,培养出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800米冠军和国家一级运动员等优秀人才。教风学风显著提升,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。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,毕业生信息反馈良好,社会反响优良。学院坚持“立德笃行、创新求实”院训,进一步明确“卓越化师范、笃实型应用,质量为本、能力提升”的教育教学理念,紧密围绕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,继续深化综合改革,加强学院管理创新,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,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!

 
访问量人数:
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