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
 首页  学院概况  教学科研  实验室建设  党建工作  师资队伍  学生工作 
教学科研
 专业简介 
 学科简介 
 部分教学成果 
 部分科研成果 
专业简介
您的位置: 首页>教学科研>专业简介>正文
智能测控工程专业简介
2025-06-20 14:59  

一、专业概况

智能测控工程(专业代码:080720T)是面向国家“智能制造2025”、“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”等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。2025年,牡丹江师范学院获批设立该专业,成为黑龙江省内仅有的两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之一(另一所为哈尔滨工业大学),全国范围内开设院校较少,属于国家急需的特色专业。

本专业依托电子技术、计算机科学、控制工程、人工智能等学科,培养具备智能测控系统设计、开发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。专业课程体系强调“人工智能+测控技术”深度融合,重点聚焦机器视觉、工业自动化、智慧农业监测、智能仪器仪表等前沿应用方向,以满足智能制造、智慧城市、高端装备等领域对智能测控人才的迫切需求。

二、专业特色与优势

1、国家战略需求,就业前景广阔

作为新工科特设专业,智能测控工程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领域,毕业生在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农业、航空航天等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。

行业需求旺盛,就业方向涵盖智能装备研发、自动化测控系统设计、人工智能算法应用、工业机器人调试等高端技术岗位。

2、人工智能+测控技术深度融合

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基础、机器视觉、嵌入式系统、智能传感器、工业物联网等核心内容,培养学生在智能制造生产线、智慧农业监测、无人系统控制等领域的实践能力。

结合深度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,提升学生在智能检测、自动化控制、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创新能力。

3、实践导向,协同育人

基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建设智能测控实验室,引入工业机器人、智能检测设备、农业物联网平台等先进实验设备,确保学生掌握真实工程场景下的技术应用能力。

采用“项目驱动+导师”培养模式,学生可参与智能制造生产线优化、智能农业监测系统开发、工业缺陷检测算法研究等实际项目,积累工程经验。其中导师由专业教师和在校研究生担任。

4、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

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、中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赛等高水平赛事。

设立智能测控创新工作室,支持学生开展科研项目,如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质检系统、智能农业环境监测终端、自主导航控制等创新实践。

三、主干课程

基础核心课程:电路分析基础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信号与系统、自动控制原理、微机与微控制器原理。

智能测控核心课程: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、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、测控系统原理及应用、机器视觉技术。

人工智能与数据分析课程:人工智能基础、Python编程、数字信号处理、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、大数据与云计算。

实践与创新课程:智能测控系统综合实训、工业自动化项目实践、智能农业监测系统开发。

四、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

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(配备工业机器人、机器视觉检测系统、智能传感器等)

嵌入式与物联网实验室(基于STM32、RT-Thread等嵌入式开发平台)

智能制造仿真实验室(模拟工业自动化生产线)

校企联合培养基地

与企业合作,建立实习实训基地,提供真实项目实践机会。

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,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。

五、就业方向

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发展:

智能制造与工业自动化:工业机器人应用、智能生产线优化、自动化测控系统开发。

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:智能检测算法工程师、计算机视觉开发、AI测控系统设计。

智慧农业与物联网:农业环境监测、智能灌溉系统、无人机农业应用。

高端仪器与测控设备:智能仪器研发、传感器技术应用、精密测量与控制。

科研与深造: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、人工智能、仪器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硕士研究生。

六、为什么选择智能测控工程专业?

国家急需,就业前景好: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行业高速发展,人才缺口大,薪资待遇优厚。

技术前沿,学科交叉:融合人工智能、自动化、电子信息等热门技术,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。

实践能力强,企业认可度高:校企联合培养,项目实战经验丰富,毕业生竞争力强。

竞赛与创新支持:学校提供丰富科研与竞赛资源,助力学生提升创新能力。

欢迎报考牡丹江师范学院智能测控工程专业!在这里,你将掌握未来智能科技的核心技术,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领军人才!

关闭窗口
 
访问量人数:

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